业媒消息更显示,不仅基层员工伤亡惨重,包括厂长和主要高管在内的整个工厂的管理,无一幸免,全部罹难。
事故企业“Sigachi Industries”是印度本土上市公司,生产原料药、中间体、药用辅料、维生素,为全球最大的微晶纤维素(MCC)生产商之一。MCC广泛应用于医药、食品、化妆品、工业等多个领域,在医药领域主要作为片剂崩解剂、胶囊填充剂,国内市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处方中有70%使用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和直压材料。
在全球MCC供应竞争中,本次事故企业“Sigachi Industries”尤其擅长“卷地板价”,是不少跨国药企眼中的“低成本、可稳定供货”的长期供应商。其最新年营收超4亿元,同比飙升25%,大部分收入来自MCC产品的出口业务——年产超万吨,出口至欧美数十个国家。
据业媒“E药经理人”起底,当与“Sigachi Industries”一样擅长“卷地板价”的印度原辅料企业频频打出“低价牌”时,不少中国原辅料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只能被动应对,很难取得优势。但是,印企原辅料已经背离“成本优势”,冲向了“成本优先”,“低价出招”是建立在安全支出极度压缩、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,甚至是以员工生命安全为代价的脆弱体系上。
据报道,本次事故企业“Sigachi Industries”用于MCC干燥的核心装置,不仅设备老旧、超期服役,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安全联锁系统与泄爆设计,连过热报警都依赖人工监测。目前初步预判事故原因或源于干燥装置压力积聚,当内部压力突破极限值后,造成容器爆炸,引发整条处理线与建筑结构的坍塌。
根据公开信息,“Sigachi Industries”长期将安全生产预算控制在1%以下,远低于国际主流建议的2%,工厂的最后一次安全检查还是在几年前,且未对核心设备进行实测,仅审阅了纸面材料。也就是说“隐患是长期存在的”,“成本优先”模式下,一切防线统统“让路放行”,这也是酿成“重大惨剧”的根本原因。
财报数据显示,本次事故企业“Sigachi Industries”的微晶纤维素总产能2.17万吨/年,其中事故波及的海得拉巴工厂产能0.64万吨/年。爆炸发生后,该产线全面停摆,预计至少90天内无法恢复(这个整改恢复加重新开业时间也是恐怖的快……)。这直接导致,全球MCC供应受到了“冲击”。业媒预测,全球客户或许正在寻找替代供应,而中国原料药企,正好站在了窗口位置。
国内主要的同类供应商有:山河药辅MCC年产能0.7万吨、湖州展望(红日药业)MCC年产能0.4万吨,以及山东赫达、泰安瑞泰等。这些企业不仅具备稳定产能,还在过去几年通过新标准适配、海外认证、工艺革新,逐步构建起了“不靠低价”的竞争力。我国药监局2024年新版《药用辅料质量通则》更将微晶纤维素多个关键指标纳入强制标准,进一步加速行业技术升级。
“E药经理人”在相关报道中指出:“无论国内外,制药产业链都不该围着“低价”转,安全、合规、透明、稳定,才是真正能走得远的硬通货。”
这也是众多业内人士的“共识”,业内人士评论:“物美价优即可,物美还价廉,哪个产业也一定不会长远”;“不出事你是全球最便宜,出事你就成全球最惨烈”;“卷价格,最后产业都团灭,寸草不生……”
有了”印企”的“前车之鉴”,国内原辅料又该怎么逃出“卷价格的蝗虫过境之灾”,觅得真正的生机之路呢?
在6月底落下帷幕的2025CPHI原料药国际化沙龙上,一批行业专家带来了不少真知灼见,结合其他多方渠道的信源与数据,盖德视界总结了一些行业共通的路径与规律,呈现如下:
2025CPHI原料药国际化沙龙行业专家披露数据显示:预计到2030年,全球主要市场有近3000亿美元规模的原研药专利到期,市场前景广阔,美国市场依然最大,亚太地区增长最快。抗肿瘤药物虽仍占据主导地位,但神经精神疾病、代谢疾病及罕见病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。中国企业每年新增美DMF申请量已接近印度,反映出中国不断提高拓展原料药规范市场能力。
欧洲市场方面,据海螺见闻社数据信息,在有效的化学产品CEP中,全球目前共有49个国家或地区申报,其中印度企业有2665张化学CEP(占比43.13%),拥有CEP排名前20的企业中,15家是印企,从这个维度来看,印度企业才是名副其实的“世界原料药工厂”。
相较之下,中国的363家企业拥有总共1154张CEP证书,目前仅有18家中国企业拥有10张以上的CEP,拥有CEP证书最多前五家企业分别是浙江华海、河南利华、寿光富康、浙江天宇、津药药业。可以预期这些企业是中国API销售到欧洲市场的主力军。从整体的注册数量看,中国企业和印度同行比,我们的原料药注册能力还是明显不如印度企业的,更多的企业需要尽量利用自己的注册优势去开拓国际市场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专利悬崖释放的原料药市场增长空间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机遇,但企业需提前5年布局产品管线,并匹配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。
浙江车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恬表示,公司聚焦抗病毒原料药领域,公司可提供全球最丰富的抗疱疹病毒原料药产品管线,阿昔洛韦、萘普生市场占有率高。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三方面:一是基于专利深度解读的仿制药立项策略,形成高壁垒的产品布局;二是建立从起始物料到成品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,针对关键中间体自主生产或深度绑定合作伙伴,降低供应链风险,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控制;三是打造品牌,增加客户粘性。
印度以仿制药产业拉动特色原料药生产;中国以技术成熟、市场需求大的大宗原料药为主。中国原料药行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未来抢滩特色原料药市场成为必然,“龙象竞合”思维更适应未来发展转型。
国药国际医药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宏伟指出,企业应摆脱单纯贸易思维,深化与印度企业合作深度及广度,一边实现中间体、原料药、制剂的整体合作;一边优化国内上下游资源,形成产品链闭环,并通过高技术壁垒和法规市场认证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当前,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最大风险,当地时间7月8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在内阁会议上表示,美政府正打算对外国制造的药品征收高达200%的新关税。
相比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,东南亚、中东北非、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可以成为中国药企提早布局的出口多元化市场。企业应避免对单一产品、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,通过注册准入、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,构建更加均衡的全球化销售网络,有效分散经营风险。